onetiyu

one体育新闻 分类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时间 : 2025-01-15 15:17:07

  新年伊始,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陈城镇澳角村党委书记林华忠的心情如同海浪般高涨,久久不能平息。

  习在2025年新年贺词中提到:“东山澳角村渔获满舱”。“这句话是对我们的点赞与鼓励。的真情牵挂和殷切期望,为我们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林华忠激动地说。

  澳角村近年来积极发挥村级党组织的火车头作用,因地制宜做好“海”的文章。2024年,澳角村乡村振兴取得初步成效,传统产业循序发展,新兴产业加速发展。

  这一年来,澳角村致力渔业、养殖业、水产品加工业、微商网络销售、旅游民宿一体化纵深发展,各行各业都有了稳步的发展。2024年全村社会总产值达15.5亿元,村财收入248万元,人均纯收入5.8万元。

  在微商网络销售方面,澳角村抢抓“互联网e+”的机遇,提升完善电商旅游一条街,大力发展电商微商。数据显示,全村电商有117家,产业人才队伍达到532人,2024年销售额达到3.6亿元。

  海水、沙滩、岛屿是澳角村发展乡村特色旅游的资源禀赋。“我们依托独特的地理优势和‘龙虎狮象屿’的资源优势,重点打造精品旅游线艘,形成集休闲观光、婚纱摄影基地、渔家生产生活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林华忠介绍。

  美丽的环境需要保护和治理。澳角村多措并举持续推进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建立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成立澳角“生态宜居”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按照“集体管死角、党员管一片、群众管一面”的原则,组建海域沙滩整治、海漂垃圾清理专项队伍、码头管理小组与“小红帽”青年志愿队,加强日常巡查工作。同时,因地制宜对入村道路、渔港路、兴海大道、村中路等主干道两侧进行绿化提升,提倡村民自主搭建美丽庭院,合力打造绿色乡村。

  2024年,澳角村立足突出的沿海养殖环境优势,实现了“浅海到深海”的转变。在海上,发展深水网箱1110口、各类吊养660亩;在岸上,顺利推进占地247亩的南方种业高新科技项目,通过福建省壹品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坚持良种选育,建立产业种质标准。

  林华忠表示,新的一年,澳角村将继续发挥村级党组织的火车头作用,耕海牧渔,切实做好“海”的文章,围绕海洋捕捞、海水养殖、海产品加工、海鲜电商、乡村旅游等五个方面,做大做强地方特色产业。 (经济日报记者 薛志伟)

  2024年,历时3年、总投资约2.86亿元的巴吉时代广场建设完成,进入全面招商阶段。

  巴吉村坐落在318国道旁,是西藏林芝市巴宜区八一镇的一个小村庄。全村102户487人,村集体资产评估已达10亿元,村集体收入连续多年保持在900万元以上,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近6万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小康村。

  当问及巴吉村的致富秘诀,村党支部书记米玛斩钉截铁地说:“在好政策支持下,奋斗成就幸福!”

  “召集村民开会商议发展,都得安排在晚上,白天很难找得到人,大家都在各个产业点上忙活呢。”村委会副主任贡嘎说,大柏树景区、建材市场、商砼公司、仓储物流园区,依托这些村集体产业,村民不离乡不离土,实现了增收致富目标。

  迎着冬日的暖阳,漫步在巴吉村,宽阔平坦的村道两旁,玉兰树仍然葱翠,一栋栋红顶白墙的藏式二层民居掩映其中,停在院外的小汽车、挖掘机、运输车,处处彰显着村民红火的好日子。

  62岁的布吉正照顾生病的老伴晒太阳。“女儿开茶馆、女婿跑运输加上村里分红,家庭年收入有30多万元。”布吉说,“赶上了好时代,过上了好日子。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自己和老伴身体健康,多享几年福。”

  大河涨水小河满。如今在巴吉村,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已全部实现:义务教育普及率、养老保险参保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均达到100%。

  生活富足,精神富有。以“振兴颂”为主题的巴吉村红色研学主题教育展览馆内,一件件老物件、一幅幅老照片、一个个多媒体视频浓缩记录着村庄的发展变迁,也激励着巴吉村人向更加美好的生活迈进。“过去一年,由16名村民组成的村文艺队演出10多场。2025年工布新年,巴宜区还将第三届‘村晚’联欢会的会场设在了我们村,这都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巴吉村宣传委员格桑玉珍说。

  发展村集体经济,让大家过上了如今的好日子。在村民眼中,以米玛为代表的村“两委”总在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寻觅新的商机。

  “巴吉时代广场已建设完成,我们的目标是尽快对接引进成熟的运营公司,多渠道开展招商,争取早日让村民分红获利。”米玛认真谋划着如何将林芝市第一座商业综合体变为村民的“聚宝盆”。

  “村里流转的1000多亩园林地,今年合作公司将增种花卉树木、丰富经营业态,将其打造成为巴宜区的‘后花园’。”贡嘎说,要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向绿水青山要金山银山,把好风景变成好“钱景”。

  巴宜区委宣传部驻巴吉村工作队队长史玉明说:“西藏旅游,从‘林’开始。巴吉村地理位置优越、资源禀赋好,我们工作队将配合村‘两委’在乡村旅游上做足文章,不断提升巴吉村的知名度、美誉度。”

  米玛充满信心地说,我们有信心将巴吉村打造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高原新农村振兴样板。 (经济日报记者 贺建明)

  广西来宾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黄安优质“双高”糖料蔗基地里,蔗林如海。一台装有北斗导航系统的甘蔗收割机刚刚完成作业,驾驶员余才库从驾驶舱跃下,兴奋地拍了拍农机赞道:“这台甘蔗收割机开起来得心应手,省力又智能。”

  余才库不仅是甘蔗种植大户,还是凤凰镇福库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现有种植基地上千亩、农机50多台(套),共为周边300多户农户1万多亩糖料蔗提供农机社会化服务。

  来宾市近年来持续推行适度规模经营,加快打造“双高”糖料蔗基地。目前全市“双高”基地内糖料蔗50亩以上规模化经营面积已达48万亩,万亩连片“双高”基地达22个。如今,甘蔗种植全程机械化,甘蔗收割机、植保无人机等现代农具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作业效率。

  “现在政策好、one体育网址支持大,村民种蔗积极性很高,我在2024年扩了12亩甘蔗,全村一共扩种了300多亩。”兴宾区凤凰镇新隆周村村民莫崇虚说。据统计,来宾市糖料蔗种植面积由2020年的173.05万亩,增长到2024年的182.12万亩,增长5.24%,守住了“糖料蔗保护区面积不减少、种植面积不减少”的底线。

  黄安优质“双高”糖料蔗基地所在的凤凰镇牛角村委黄安村共有5000多亩甘蔗,2024年利用桂中治旱的水源实施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实现了每亩甘蔗同比增产1.5吨至2吨,亩增收850元至1100元。

  产业兴旺、农民增收的同时,牛角村村容村貌及基础设施也得到了很大改善。沿着652县道,牛角村居民家的墙壁上,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墙绘,描绘着幸福的田园生活。

  凤凰镇牛角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巫家线万亩,良种良法化达100%,预计进厂原料蔗95万吨,比上一榨季增加15万吨,蔗农人均可支配收入约2.2万元。

  “今年凤凰镇将继续深化蔗糖产业链建设,还将丰富乡村文化生活、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我们有信心在新的一年里,实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one体育网址农民更富的目标。”凤凰镇镇长袁海斌说。

  当前,来宾市甘蔗产业正处于繁忙的新榨季,2024/2025榨季预估压榨量超950万吨。“新的一年,我们将锚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扛牢国家粮食安全、蔗糖安全、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责任,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来宾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覃焕发说。(经济日报记者 童 政)

  早起的张淑英骑上电瓶车,沿着硬化路,驶向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张淑英在这里工作了8年多,养鸭插秧、包装大米、烧菜做饭,都是把好手。“现在光景一年胜一年。”刘淑英说,她每月工资4000多元,家里的20亩地一年流转费1.6万元,年底还有分红,加上丈夫就近打工,家庭年收入能达到10多万元。

  张淑英所在四十里店村地处宁夏北部引黄灌区核心地带。这里,曾经土壤盐渍化严重,农田收益不高,村民纷纷外出务工。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等新业态的出现,不仅实现了农田增效益,农民增收入,也让四十里店村成了游客前往打卡的网红地。该村先后获得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称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5万元。

  漫步冬日的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广袤稻田变身冰雪乐园,乘坐雪圈、滑雪橇,驾驶雪地摩托车的游客,不时传出一阵阵欢声笑语。

  “春夏季节这里会更美!”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负责人赵建文望着稻田旁纵横交错的沟渠说,黄河水沿着宽达三四米的沟渠流进各个地块,有效改善土地盐渍化严重的问题。再采用稻渔立体种养,在环沟上建鸭舍,水里养鱼和螃蟹,让鱼、鸭、蟹“帮忙”除草、增肥,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相互促进的自然生态复合系统。

  这些年,赵建文打造的稻、鱼、鸭、蟹立体生态农业项目完成了2000亩盐渍化土地改良,每亩可节约灌溉用水30%、节约有机肥100公斤左右。加上每亩地养殖的鸭、螃蟹等,亩均净收益是普通稻田的两倍多。

  宁夏广银米业有限公司紧邻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是赵建文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的重要环节。车间内机器轰鸣,为春节市场忙碌备货,日加工能力达到200吨。近年来,稻渔空间引进旱育稀植等先进水稻种植技术,推广优质水稻新品种,种出的高品质稻米进入银川市各大商超,年销售额7000多万元。

  如今,春季踏青、夏季烧烤、秋季收获、冬季玩雪,收割稻米、摸鱼抓鸭、休闲垂钓,稻渔空间已经形成体系化的旅游休闲产品。四十里店村年累计接待游客达30万人次,旅游收入500多万元。此外,园区带动213户农民通过土地入股每户年均增收9500多元,解决周边农民100余人就业。 (经济日报记者 马呈忠)

网站导航